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彖象傳例

彖象傳例

彖傳皆以反對為義。

之外曰往,反內曰來。一倒轉而來往之義見,非有他義也。(p.2)

彖傳說經,每及內外二體;象傳於六十四卦,無一不以二體為說。……其可注意者,則無論彖傳象傳,皆以上下二體之卦象及卦德為說。……又卦象卦德,彖象傳只用以德卦。(p.5)

卦象
乾為天
坤為地
震為雷
巽為風、木
坎為水、雨、雲、泉
離為火、明、電、目、女
艮為了、男
兌為澤、水、女

卦德
乾為剛健
坤為柔順
震為動、剛
巽為巽、柔
坎為險
離為明、柔
艮為止、剛
兌為說、柔(p.7~12)

三、四爻義每相通,以反對後,則三為四,四即為三也。經文多疑而不定之辭,故象傳間申其義。
初爻居卦之最下,故其義為下。……又曰卑、本、始、窮。
凡上爻稱上。……亦稱亢、終、末、又稱窮,則與初爻同焉。
然作爻辭者,不過因六爻上中下之位不同,遂引起動機,觸類而繫之辭耳。未嘗固執其例,不容絲毫變通也。後人每思以一例以貫全,則刻舟求劍,寧非膠滯已甚哉?

(屈萬里,先秦漢魏易例述評)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宋詞

宋詞
這裡關於詞的介紹,表現方式頗可參考。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納支說

京房在八卦納五行時,取〈說卦〉。
在爻納五行時,則取周秦時期十二地支與五行相配說。

十二地支分陰陽:子、寅、辰、午、申、戌(陽支) 丑、卯、巳、未、酉、亥(陰支)

京房以六陽支配:乾、震、坎、艮(四陽卦)
六陰支配:坤、巽、離、兌(四陰卦)

《易》氣從下生,所以乾坤六爻納支,自初至上。

乾卦六爻,自初至上分別配納:子、寅、辰、午、申、戌
震卦六爻,自初至上分別配納:子、寅、辰、午、申、戌
坎卦六爻,自初至上分別配納:寅、辰、午、申、戌、子
艮卦六爻,自初至上分別配納:辰、午、申、戌、子、寅

坤卦六爻,自初至上分別配納:未、巳、卯、丑、亥、酉
巽卦六爻,自初至上分別配納:丑、亥、酉、未、巳、卯
離卦六爻,自初至上分別配納:卯、丑、亥、酉、未、巳
兌卦六爻,自初至上分別配納:巳、卯、丑、亥、酉、未

坤卦從未始逆行
《京房易傳》說:「陰從午,陽從子,子午分從,子左行,午右行。」
這是根據十二消息卦說而言,
子是十一月復卦一陽生,「陽從子」即陽生始於子。
午為五月姤卦一陰生,「陰從午」即生始於午。
所謂「子午分行」,是說,六陽支以子、寅、辰、午、申、戌為序,
六月支以未、巳、卯、丑、亥、酉為序。(午屬陽支,故取午後之未支開始)
陽支陰支順序相反,故稱「分行」。

宋項安世說:「陽卦納陽干、陽支,陰卦納陰干陰支。陽六支皆進,陰六支皆退,惟乾納二陽,坤納二月,包括首尾,則天地父母之道也。」
(以上參見劉玉建,兩漢象數易學研究,頁214)

十二地支的文字起源解釋

十二地支的文字起源解釋
參見http://www.shanghai-fengshui.com/new_page_37.htm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史記.律書》:〝子者滋也,言萬物滋於下也〞。《漢書.律曆誌》〝孳萌於子〞。
子為陽氣初生之所,萬物滋之,人為萬物之靈,故假借以為人之稱。象形,象物滋生之形,又象人首與手足之形也。
子在正北方,其卦為坎卦,坎為耳,聆聽黃鐘萌動之聲。其時冬至,亦主夜半子時。古之君王,坐北向南,向明而治。


《說文》:〝紐也,十二月萬物動用事〞。注云:“十二月陰氣之固結已漸解,故曰丑也”。《史記.律書》:〝丑,紐也,言陽在上萬物厄紐未敢出〞。《論衡.物勢篇》:〝丑未亦土也,丑禽牛〞。《後漢書.陳寵傳》:“十二月陽氣上通,雉句、雞乳,地以為正,殷以為春。其字象人舉手有為,又者手也”。但是,其時寒氣正盛,未可未也,然人心萬物思奮之際,不可不察。丑為東北,于時大寒,於卦為艮卦,艮為手,成終成始、運籌帷幄,可不慎乎!


《說文》:〝螾也,正月陽氣動,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強也〞。《史記.律書》:〝言萬物始生,螾然也〞。《釋名》:〝演也,演生物也〞。《淮南子.天文訓》云:〝寅則萬物螾螾也〞。《晉書•樂志》:“正月之辰謂之寅,寅,津也,謂物之津途”。注云:“正月陽氣欲上出,如水泉欲上行 也。蟲寅之為物,詰詘於黃泉而能上出,故其字從寅”。正月之時,陰氣尚強,陽氣不能徑,故寅字上覆,象陰上強,更象陽氣離黃泉欲上出。正月立春,其卦為艮 卦,乃時止則止,時行則行,丑為止,寅則欲行,三陽開泰,行之必矣,然不可操之過急。


《說文》:〝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為天門〞。《史記.律書》:〝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淮南子•天文訓》曰:“卯者茂,茂然”。《論衡.物勢篇》:〝卯兔也〞。屬木。《釋名》曰:“卯,冒也,載冒土而出也,蓋陽氣至是始出地”。段玉裁云:“十干十二支之字皆系古文字,非後人所能造。”確為精審。段氏進而指出:“卯為春門,酉為秋門,尤顯明”。丑寅為止,卯則行也,陽氣行。


《說文》曰:“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豐時也。物皆生。辰,房星,天時也”。《史記.律書》:〝言萬物之蜄也〞。《釋名》曰:“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季春之月,生氣方盛,陽氣發洩,句者皆出,萌者盡達。二月雷發聲,始電至,三月而大振動”。


《說文》:〝巳也,四月陽氣已出,陰氣已藏,萬物見,成形彩〞。《史記.律書》:〝言陽氣之巳盡也〞。《釋名》:〝陽氣畢布巳也〞。
我們從象形字中可見,其筆劃以蛇象之,長而盤曲垂尾,其形象蛇。因為蛇屬冷血動物,入冬後開始冬眠,直至來年立夏之後陽氣大盛,陰氣已藏之時,隨時而動。已者,用也,可以施行作為也。《周易》月卦為“乾”,陽氣大盛而出,至陰之物——蛇,觸大陽而復蘇,結束了冬眠期,故日“巳蛇”。


《說文》曰:“午,牾也。五月陰氣牾逆易,冒地而出也”。《律書》曰:“午者,陰陽交,故曰午”。《釋名》:〝午忤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悖逆〞。《淮南子•天文訓》曰:“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天地陰陽法則,四月純陽,五月則一陰從下冒出,逐漸逆而排陽而上,所以造此字以象陰陽交會之狀。又,縱橫交會謂之午,一縱一橫日午,故午字為人下一十字也。牾,逆也,順行不遇,逆則相交也。


《說文》曰:“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律書》曰:“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淮南子•天文訓》曰:“木生於亥,壯於卯,死於未”。老即死也。老則枝葉重重疊疊,故其字象形之。此時為九宮之坤卦,萬物皆成,故《易》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言大地母親,覆載包容萬物,正所謂“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說文》曰:“申,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史記.律書》:〝申者言陰用事,申賊萬物〞。《釋名》:〝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
神,即身也,陰氣至申而成體,故五行之水土長生在申,從此陰氣日盛一日。此時《月卦》為否卦,三陰已成,陽氣日下,陰氣日上,萬物肅殺之時也。


《說文》曰:“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為酹酒,象古文酉之形也。酉,古文酉,從酉,卯為春門,萬物巳出;酉為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之象也”。《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淮南子•天文訓》:“酉者,飽也”。《論衡》:〝酉雞也。金勝木,雞何不啄兔〞?《釋名》:“酉,秀也。秀者,物皆成也”。注日:“大暑種黍,至八月而成,猶禾之八月而熟也”。
許慎對酉字注釋,本乎易理,極為貼切。洛書八宮,卯為震宮,仲春二月,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故日“卯為春門”。酉為兌宮,仲秋八月,萬物搖落,兌西方也。酉字為西字加一,象徵天元一陽內收,故曰“酉為秋門,萬物已人,一閉門之象也”。
《易》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生長收藏,皆一元四時變化規律而已。
酉者,秀也,陽內收則物成,所謂果熟蒂落,無須養分也。果實內秀,故兌為悅,豐收而歡悅。


《說文》曰:“戌,滅也。九月陽氣微,萬事畢成,陽入地也。五行土生於戊,盛於戌”。《律書》:“戌者,萬物盡滅”。注曰:“火死于戌,陽氣至戌而盡。九月於卦為剝,五陰方盛,一陽將盡,陽下人地,故其字從土中含一”。《淮南子•天文訓》:土生於午,壯於戌,死於寅。”《漢書.律曆誌》:〝畢入於戌〞。《釋名》:〝戌,恤也,物當收斂,矜恤也〞。
戌字從戊從一,是說戊為土,為中宮,中宮即土德。而一指天一之陽也,戊中含一,天一自在其中,生生不息之象,《易》曰“暢于四支,發於事業,美在其中”,此之謂也。


《說文》曰:“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從二,二,古文上字也。一人男,一人女也。(春秋傳)日‘亥有二首六身’。亥為豕,與豕同。亥而生子,複從一起”。《史記.律書》:〝亥者,該也。言陽氣於下,故該之〞。《漢書.律曆誌》:〝該閡於亥〞。《釋名》曰:“亥,核也。收藏萬物,核取其好惡真偽也。”注云:“亥也者,亥根也,陽氣根於下也。十月於卦為坤,微陽從地中起接盛陰,即壬下所雲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接也。”亥字上面之“二”,謂古文之“上”,言陰在上,二為地數,亦即陰數,故主陰。“二”之下二人,一人男、一人女者,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關於“二首六身”,二畫為首,六畫為身。
亥為豬,豕即豬也。故亥為豕。《史記》:「晉師i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言晉師己亥渡河,確篤論。亥即終也,終則複始一也,故曰“亥而生子、複從一起”,言癸亥之後,甲子接續,十幹、十二支相配的六十花甲如此迴圈不已。

文王八卦方位與五行


文王八卦方位與五行

〈說卦〉: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
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
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說卦〉:八卦與五行
坎為水,離為火,巽為木,乾為金,坤為地(即土),艮為山(積土成山,亦為土)
兌,其于地也,為剛鹵(取金剛不生也),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東方為木)。

文王八卦方位的排列,應是依五行相生的次序而來。

就卦象而言,艮卦內含有三、四、五互體震之象,震為行、為始、為生,因此,艮卦又有終止之後必要行始之義。此即〈彖傳〉所謂:「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說卦〉傳作者稱「帝出乎震」,此是說八卦方位次序以震為始,但有始必有終,故特置艮卦于東北方向,取艮有終止之義,以套八卦循環一周期之終。又取艮有終極必始之趨勢,以與震卦明顯之始銜接起來。
(以上參見 劉玉建,兩漢象數易學研究.上冊,頁238)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十二地支與五行

五行

五行生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剋: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十二地支陰陽
子、寅、辰、午、申、戌、屬陽。丑、卯、巳、未、酉、亥屬陰

地支五行、四時及方位
寅、卯(辰)屬木,司春位東方。
巳、午(未)局火,司夏位南方。
申、酉(戊)屬金,司春位西方。
亥、子(丑)屬水,司各位北方。
辰、未、戌、丑屬土,司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位中央。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1、十二地支阴阳所属:
子、寅、辰、午、申、戍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2、十二地支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属火,巳为阴火,午为阳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亥子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戍丑未属土,辰戍属阳土,丑未属阴土。

3、十二地支方位:
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戍丑未四季土。辰、戍、丑、未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故为四季土。

4、十二支四季:
春季:寅卯辰,夏季:巳午未,秋季:申酉戍,冬季:亥子丑。

5、十二支脏腑所属:
寅为胆,卯为肝、辰为胃、巳为心、午为小肠,未为脾胃,申为大肠、肺,酉为肺、小肠、亥为肾、子为膀光。

6、十二地支六合与合化:
子与丑合、化土,寅与亥合、化木,卯与戌合、化火,辰与酉合、化金,巳与申合、化水,午与未合,午为太阳,未为太阴,合而为土。

7、十二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化为水局,亥卯未合化为木局,寅午戍合化为火局,巳酉丑合化为金局。三合局有吉有凶,化生、化比者为吉。化克、化泄者为凶。

8、十二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戍相冲,巳亥相冲。

9、十二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戍相害。相害为被害或害人,如有制,或有贵人无妨。无制者不利。

10、十二地支相刑:
子刑卯、卯刑子,为无礼之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为恃势之刑。丑刑未、未刑戍,戍刑丑、为无恩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

11、五行十二长生决: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暮、绝、胎、养。
木长生在亥,帝旺在卯,死在午,暮在未。
火长生在寅,帝旺在午,死在酉,暮在戍。
金长生在巳,帝旺在酉,死在子,暮在丑。
水长生在申,帝旺在子,死在卯,暮在辰。
土长生在寅,帝旺在子,死在卯,暮在辰。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唐詩欣賞:賣炭翁

唐詩欣賞:賣炭翁這裡有基本材料可以參考。

【卖炭翁】白居易--Flash唐诗--有更進一步的資料,以下的資料也由此轉引一些
《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雲:“苦宮市也。”“宮市”的“宮”指皇宮,“市”是買的意思。皇宮所需的物品,本來由官吏採買。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連這種採購權也抓了過去,常有數十百人分佈在長安東西兩市及熱鬧街坊,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不給分文,還勒索“進奉”的“門戶錢”及“腳價錢”。名為“宮市”,實際是一種公開的掠奪(其詳情見韓愈《順宗實錄》卷二、《舊唐書》卷一四○《張建封傳》及《通鑒》卷二三五),其受害者當然不止一個賣炭翁。詩人以個別表現一般,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的鞭撻。
 
  開頭四句,寫賣炭翁的炭來之不易。“伐薪、燒炭”,概括了複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賣炭翁的肖像,而勞動之艱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現。“南山中”點出勞動場所,這“南山”就是王維所寫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的終南山,豺狼出沒,荒無人煙。在這樣的環境裡披星戴月,淩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好容易燒出“千餘斤”,每一斤都滲透著心血,也凝聚著希望。
 
  寫出賣炭翁的炭是自己艱苦勞動的成果,這就把他和販賣木炭的商人區別了開來。但是,假如這位賣炭翁還有田地,憑自種自收就不至於挨餓受凍,只利用農閒時間燒炭賣炭,用以補貼家用的話,那麼他的一車炭被掠奪,就還有別的活路。然而情況並非如此。詩人的高明之處在於沒有自己出面向讀者介紹賣炭翁的家庭經濟狀況,而是設為問答:“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這一問一答,不僅化板為活,使文勢跌宕,搖曳生姿,而且擴展了反映民間疾苦的深度與廣度,使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位勞動者已被剝削得貧無立錐,別無衣食來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萬苦燒成的千餘斤木炭能賣個好價錢。這就為後面寫宮使掠奪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這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單”,自然希望天暖。然而這位賣炭翁是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託在“賣炭得錢”上的,所以他“心憂炭賤願天寒”,在凍得發抖的時候,一心盼望天氣更冷。詩人如此深刻地理解賣炭翁的艱難處境和複雜的內心活動,只用十多個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現了出來,又用“可憐”兩字傾注了無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淚下!
 
  這兩句詩,從章法上看,是從前半篇向後半篇過渡的橋樑。“心憂炭賤願天寒”,實際上是期待朔風凜冽,大雪紛飛。“夜來城外一尺雪”,這場大雪總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憂炭賤”了!“天子腳下”的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們為了取暖,難道還會在微不足道的炭價上斤斤計較嗎?當賣炭翁“曉駕炭車輾冰轍”的時候,佔據著他的全部心靈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麼難走,而是盤算著那“一車炭”能賣多少錢,換來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說家筆下,是可以用很多筆墨寫賣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動的,而詩人卻一句也沒有寫,這因為他在前面已經給讀者開拓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
 
  賣炭翁好容易燒出一車炭、盼到一場雪,一路上滿懷希望地盤算著賣炭得錢換衣食。然而結果呢?他卻遇上了“手把文書口稱敕”的“宮使”。在皇宮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書和敕令面前,跟著那“叱牛”聲,賣炭翁在從“伐薪”、“燒炭”、“願天寒”、“駕炭車”、“輾冰轍”,直到“泥中歇”的漫長過程中所盤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為泡影!
 
  從“南山中”到長安城,路那麼遙遠,又那麼難行,當賣炭翁“市南門外泥中歇”的時候,已經是“牛困人饑”;如今又“回車叱牛牽向北”,把炭送進皇宮,當然牛更困、人更饑了。那麼,當賣炭翁餓著肚子、喝著困牛走回終南山的時候,又想些什麼呢?他往後的日子,又怎樣過法呢?這一切,詩人都沒有寫,然而讀者卻不能不想。當想到這一切的時候,就不能不同情賣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統治者的罪惡,而詩人“苦宮市”的創作意圖,也就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藝術上也很有特色。詩人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兩句展現了幾乎瀕於生活絕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麼可憐的希望!這是全詩的詩眼。其他一切描寫,都集中於這個詩眼。在表現手法上,則靈活地運用了陪襯和反襯。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色”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再以荒涼險惡的南山作陪襯,老翁的命運就更激起了人們的同情。而這一切,正反襯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賣炭得錢,買衣買食。老翁“衣正單”,再以夜來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轍”作陪襯,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憐”。而這一切,正反襯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天寒炭貴,可以多換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饑”和“翩翩兩騎”,反襯出勞動者與統治者境遇的懸殊:“一車炭,千餘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反襯出“宮市”掠奪的殘酷。而就全詩來說,前面表現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後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可痛。
 
  這篇詩沒有象《新樂府》中的有些篇那樣“卒章顯其志”,而是在矛盾衝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這首詩千百年來萬口傳誦,並不是偶然的。

杜甫〈登樓〉

讀杜甫〈登樓〉 - 東城樂府 - udn部落格這裡有些資料可參考。

PChome個人新聞台-酒方漸消風力軟這裡有登樓的一些參考資料

登樓 杜甫
押十二侵 七言律詩 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甫吟。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杜甫律詩選讀更多杜甫詩選可以參考。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以上有不錯的資料可以參考。

這裡有吟唱可參考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許澤耀吟唱 31/08/05): 詩詞吟唱,台語

拋開我離去的,昨日的時光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神的,今天的日子有太多煩憂。萬里長風吹送著秋天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可暢飲於謝公樓。你文比蓬萊詩有建安風骨,我追摹謝朓詩文清新秀發;你我同懷壯志豪情奮然欲飛,一心要飛上青天去摘取明月。思壯志難酬拔刀斷水水更流,想未來命運舉杯消愁愁更深;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索性明朝披髮泛舟江湖漂流。
(丁兆齡老師譯)

以下轉引自h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67/Class66/200409/2163.html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注譯】: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縣。
謝眺樓: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稱北樓、謝公樓。唐末改名疊嶂樓。
餞別:餞行送別。
校書:官名,秘書省、校書郎。負責整理國家圖書籍本的官員,李白族叔李雲當時為校書郎。
叔雲:李白的同族宗叔、李雲。唐人同姓者常相互攀聯親戚,李雲當較李白長一輩,但不一定是近親,稱其為族叔,叔雲。
蓬萊:指東漢時藏書的東觀,東觀是東漢時洛陽宮內藏書及著述的地方。「蓬萊本指海中神山」,傳說仙府典籍秘錄均藏於此,而漢代藏書處為「東觀」,當時學者稱東觀為道家蓬萊山,而後唐代用蓬萊以代指秘書省。
蓬萊文章:因唐天寶年間,李雲官任校書郎,負責整理國家圖籍的官員,承漢以來皆云蓬萊,故以「蓬萊文章」喻李雲文章。
建安骨:指漢獻帝建安年間,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風格剛健清新,被後世稱爲「建安風骨」。
小謝:即謝眺,與其先輩謝靈運分稱大、小謝。
清發:清新秀發。
逸興:超邁的意興。
散髮:古人平時都束髮戴帽,散髮表示閑適自在,不受拘束。
扁舟:小船。
散髮弄扁舟:指避世隱居,《後漢書、袁閎傳》:「常(錮)事將作,閎遂散發絕世。」昔、越亡吳後,范蠡「乘扁舟浮於江湖」,後世就以弄扁舟喻避世隱遁。
  
這是天寶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間餞別秘書省校書郎李雲之作。謝朓樓,系南齊著名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創建,又稱北樓、謝公樓。詩題一作《陪侍禦叔華登樓歌》。
  發端既不寫樓,更不敘別,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鬱結。“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說,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鬱悒。這裡既蘊含了“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精神苦悶,也融鑄著詩人對污濁的政治現實的感受。他的“煩憂”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煩憂”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說,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個藝術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在這裡找到了適合的表現形式。破空而來的發端,重疊複遝的語言(既說“棄我去”,又說“不可留”;既言“亂我心”,又稱“多煩憂”),以及一氣鼓蕩、長達十一字的句式,都極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鬱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發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
  三四兩句突作轉折:而對著寥廓明淨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這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從極端苦悶忽然轉到朗爽壯闊的境界,仿佛變化無端,不可思議。但這正是李白之所以為李白。正因為他素懷遠大的理想抱負,又長期為黑暗污濁的環境所壓抑,所以時刻都嚮往著廣大的可以自由馳騁的空間。目接“長風萬里送秋雁”之境,不覺精神為之一爽,煩憂為之一掃,感到一種心、境契合的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也就油然而生了。
  下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東漢時學者稱東觀(政府的藏書機構)為道家蓬萊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閣指秘書省,李雲是秘書省校書郎,所以這裡用“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建安骨,指剛健遒勁的“建安風骨”。上句贊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下句則以“小謝”(即謝朓)自指,說自己的詩象謝朓那樣,具有清新秀髮的風格。李白非常推崇謝朓,這裡自比小謝,正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這兩句自然地關合了題目中的謝朓樓和校書。
  七、八兩句就“酣高樓”進一步渲染雙方的意興,說彼此都懷有豪情逸興、雄心壯志,酒酣興發,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攬取明月。前面方寫晴晝秋空,這裡卻說到“明月”,可見後者當非實景。“欲上”云云,也說明這是詩人酒酣興發時的豪語。豪放與天真,在這裡得到了和諧的統一。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攬月,固然是一時興到之語,未必有所寓托,但這飛動健舉的形象卻讓我們分明感覺到詩人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嚮往追求。這兩句筆酣墨飽,淋漓盡致,把面對“長風萬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揚情緒推向最高潮,仿佛現實中一切黑暗污濁都已一掃而光,心頭的一切煩憂都已丟到了九霄雲外。
  然而詩人的精神儘管可以在幻想中遨遊馳騁,詩人的身體卻始終被羈束在污濁的現實之中。現實中並不存在“長風萬里送秋雁”這種可以自由飛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滿中野,綠葹盈高門”(《古風》五十一)這種可憎的局面。因此,當他從幻想中回到實裡,就更強烈地感到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不可調和,更加重了內心的煩憂苦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轉折,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出現的。“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於獨創性的,同時又是自然貼切而富於生活氣息的。謝朓樓前,就是終年長流的宛溪水,不盡的流水與無窮的煩憂之間本就極易產生聯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煩憂的強烈願望中引發出“抽刀斷水”的意念。由於比喻和眼前景的聯繫密切,從而使它多少具有“興”的意味,讀來便感到自然天成。儘管內心的苦悶無法排遣,但“抽刀斷水”這個細節卻生動地顯示出詩人力圖擺脫精神苦悶的要求,這就和沉溺於苦悶而不能自拔者有明顯區別。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的進步理想與黑暗現實的矛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於“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結論當然不免有些消極,甚至包含著逃避現實的成分。但歷史與他所代表的社會階層都規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貴之處在於,儘管他精神上經受著苦悶的重壓,但並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詩中仍然貫注豪邁慷慨的情懷。“長風”二句,“俱懷”二句,更像是在悲愴的樂曲中奏出高昂樂觀的音調,在黑暗的雲層中露出燦爛明麗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寫強烈苦悶的同時表現出倔強的性格。因此,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不是陰鬱絕望,而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雄放的氣概。這說明詩人既不屈服於環境的壓抑,也不屈服於內心的重壓。
  思想感情的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藝術結構的騰挪跌宕,跳躍發展,在這首詩裡被完美地統一起來了。詩一開頭就平地突起波瀾,揭示出鬱積已久的強烈精神苦悶;緊接著卻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秋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扶搖直上九霄,然後卻又迅即從九霄跌入苦悶的深淵。直起直落,大開大合,沒有任何承轉過渡的痕跡。這種起落無端、斷續無跡的結構,最適宜於表現詩人因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而產生的急遽變化的感情。
  自然與豪放和諧結合的語言風格,在這首詩裡也表現得相當突出。必須有李白那樣闊大的胸襟抱負、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駕馭語言的能力,才能達到豪放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這首詩開頭兩句,簡直象散文的語言,但其間卻流注著豪放健舉的氣勢。“長風”二句,境界壯闊,氣概豪放,語言則高華明朗,仿佛脫口而出。這種自然豪放的語言風格,也是這首詩雖極寫煩憂苦悶,卻並不陰鬱低沉的一個原因。
  (劉學鍇)

唐詩欣賞:過香積寺

唐詩欣賞:過香積寺

過香積寺 王維

押二冬 五言律詩 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木無人逕,深山何處鐘。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周易传文白话解》

《乾》——《履》 | 易易信息
這裡有《周易传文白话解》的內容,可以參考。

《中国儒学网》 周易思想研究专题

中国儒学网 >> 周易思想研究专题
這裡有周易的相關研究論文,可供參考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登池上樓

〈登池上樓〉 謝靈運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及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語譯(轉引自奇摩知識)
沉潛的龍,姿態雅致且美好,高飛的鴻鳥,聲音響亮且宏遠。
想要停留在天空,卻愧對天上的飛鴻,想要棲息於川谷之中,卻慚於深淵的潛龍。
欲使品德精進,卻智慧愚拙,退隱種田,卻又無力勝任。
謀求俸祿,歸來這荒僻、偏遠的海邊做官,又臥病在床,面對著空疏的樹林。
蒙著被子,睡著枕頭,不明白季節氣候的變化,偶爾揭開它們,暫且登樓眺望。
傾耳細聽波濤的聲音,抬起眼睛眺望險峻的山嶺。
初春的陽光改換了殘餘的冬風,新來的春陽氣息也更替了去年冬季的陰冷。
池塘邊茁生春草,園裡柳樹上善鳴的鳥兒也變換了種類。
想起采繁祁祁這首豳詩,令我感到傷悲,想起春草生兮萋萋這首楚歌,更加使我慨嘆。
離開人群獨自居處一方容易讓人覺得時間長久,而離開群體的處境也讓人難以安心。
堅持節操豈是只有古人才做得到,易經說的遯世無悶今天已在我的身上證明了

創作背景說明
(以下參考http://www.tynews.com.cn/big5/site1/whgc/2007-03/12/content_3131865.htm)
登池上樓》作於謝靈運出任永嘉太守的次年,即少帝景平元年(423年)的初春。向前推3年,即宋武帝即位的永初元年(420年),“高祖受命,降公爵為侯,食邑五百戶”。短短的3年間,謝靈運受到了有生以來的重擊。劉裕死後,少帝繼位,似乎有一絲回轉光明的可能;然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執政的徐羨之、傅亮等羅織“構扇異同,非毀執政”的罪名,將謝靈運排擠出京都,外任永嘉太守。這期間,靈運還不得不違心地做了兩件事:一是上《謝封康樂侯表》,本來,降公爵為侯,就已經夠傷心的,卻還要反過來“酬恩答厚”,以示對新朝的感恩戴德;二是作《武帝誄》,以“諛墓之文”來贊頌武帝的功德。為此,一腔的憤懣讓靈運沮喪到了極點。到了永嘉後,靈運就大病了一場;病一直延續到第二年的春天。“臥蠿對空林”,說的就是這件事。詩的第一句“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就已奠定了詩的基本格調。據李善注,它暗用了《周易》“乾卦”、“漸卦”的古典:“乾卦”有“潛龍勿用”,“漸卦”有“鴻漸於陸”;而且龍“深藏而保真”,鴻“高飛而遠害”,對龍、鴻進退自適的傾慕,正見出靈運內心的彷徨與進退失據之情——也即下文“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所展示的深深自責、自省之情。

臥病在床的客兒,對季候的遷改表現出分外的敏感。這種濃重的季候遷逝之感,在謝靈運的詩中不時的閃現,甚至成為一生揮之不去的情結。更何況,人生貴在適意自得,此時的客兒卻只能羈宦他鄉、臥床空對林際,幽淒茫然。“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這兩句最好連在一起看,它糅合《楚辭》與《詩經》中的句子而成:“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春日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詩經•豳風•七月》)二句,對其間蘊涵的因思歸而生的淒切、抑鬱之情,實有深刻的認同感,正可謂切入到靈運的心靈深處。

轉引「歸園田居的教案設計」

以下轉引自(http://www.kaoshi.ws/html/2006/0821/560323.html)
本篇是《歸園田居》五首中的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詩人重歸田園時的新鮮感受和由衷喜悅。在詩人的筆下,田園是與濁流縱橫的官場相對立的理想洞天,尋常的農家景象無不是現出迷人的詩情書意。詩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繪田園風光的同時,也巧妙地在其間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如果說那灑遍濃蔭的庭院就像是詩人 “ 複得返自然 ” 之後的恬靜心境,那麼在材落上空緩緩彌漫的炊煙就像是詩人對故鄉田園的依戀之情。甚至那幾聲最普通不過的雞鳴狗吠也以其特有的鄉土氣息傳達著詩人對淳樸、寧靜的生活理想的追求。以田園之景寫胸中之意,是此詩的顯著特色。

這首詩顯現的畫面很有層次。近處,宅院、林木,親切可即;遠處量村落、炊煙,給人以悠長的遐思。一近一遠,使畫面具有縱深感。

詩歌的語言就象那茅舍一樣質樸無華;其間的意趣就象那縷炊煙一般高速。詩人以敘家常的筆調吐露胸襟,整首詩宛如一條涓涓溪流,以其從容不迫的流動,將作者帶入一個 “ 豪華落盡見真淳 ” 的藝術境界。詩人採用了一種與樸實淳厚的田園生活本身完全諧調的藝術形式,從而使詩歌具有自然真摯之美。而這正是陶詩獨具的魅力。

1)導入:
初中學過《桃花源記》,誰能說說桃花源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景色怡人。 人人勞動,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與世隔絕,幸福快樂。 熱情好客,淳樸。 )

我們知道這樣美好的桃花源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陶淵明為什麼要創造這個理想國呢?
(當時社會黑暗,政局動盪,陶淵明想以這個幸福的世外桃源來寄託自己的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政局混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渴望有一個安定的生存環境,桃花源正是這樣理想的居所。 )

中國文人受儒、道、釋的影響巨大。東晉時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原,所以陶淵明受到儒家與道家的影響。根據桃花源的內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思想中的道家的影子:無君、無壓迫、人人平等和平相處。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後人稱之為“靖節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願在紛亂黑暗的現實裡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後,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後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西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一首。

另外補充一點,二十九歲到四十三歲時官時隱生涯使陶淵明更清晰地認識了官場的黑暗,對現實的失望使他更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才是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有在自然中人才可以發現自己的純樸天性,即“真”。莊子說“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易也。”“真”的屬性不是外界施加的,也非外物可改變。當人們處於心靈自由、神定氣閒時反照自己的內心就可以發現這種質樸無偽,這時人安定了,可以靜心觀照,人與自然就和諧地化為一體,達到物即我,我即物的“無我”之境界。

2)解題
A. 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資訊。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資訊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B. 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資訊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資訊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C. 討論、明確: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3)學生朗讀課文並討論,尋找相關資訊,回答上述問題

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明確:官場生活( “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我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我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實應為“十三年”用誇大了的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為何歸來?
明確:
A、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養家糊口 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韻”指人們的氣質性情的素養。“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適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繁縟禮節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追問:據我所知,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明確:1、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2、徹底悔悟3、也許是一種托詞.
追問:所以“性本愛丘山”也許是陶淵明“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呢?請同學們繼續尋找文中資訊.(提示:點題句是哪一句?)
明確:
B、守拙歸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麼?(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很難往上爬(即使是現在,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結合陶辭官原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結: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麼顯得那麼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農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農村(文明的異化)}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麼幽雅美麗!這裡襯托出了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這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嫋嫋,一切是安詳的、
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裡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餘閒/久/複(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最後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沖出羅網,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也是對已經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小結:《歸園田居》
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片語來概括叫做“返樸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污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4)請同學們說出本詩的藝術特點:
A. 首尾呼應;
B. 語言樸素,平中見奇,淡中有味
5)詩歌的思路整理,指導背誦:
第一節 從“性格”說起
第二節 從“羈鳥、池魚”起興?
田園風光
一個面——開荒南野際……
兩條直線---方宅、草屋
前後的點--——揄柳、桃李
看----煙
聽——狗吠雞鳴

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語譯
(轉引自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t/anfa_toa8.htm 尚有其他可供參考資料)
自少我便不適應世俗的性格,生性酷愛大自然,錯誤地墮入世俗(名利圈)中,轉眼十三年。
被困的鳥兒想念往日的樹林,被束縛池中的魚會思念舊時的湖。我在南面田野開闢荒地,保存本性回到田園。
房子四面有十多畝土地,八九間草屋。榆樹柳樹遮蔽了屋後房簷,桃樹李樹排列在大堂的前面。
遠處的村莊昏暗不明,村裡炊煙隱隱約約。狗在深巷中吠,雞在樹頂上啼。
家居生活中沒有世俗事務,寧靜的生活環境有較多閒暇。長久在籠中的我,再次可以回到自然。

其他四首〈歸園田居〉在奇摩知識有翻譯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11511396)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古詩選--飲馬長城窟行的參考資料

〈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   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   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   舉築諧汝聲
男兒甯當格鬬死 何能怫鬱築長城
長城何連連   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   內舍多寡婦
作書與內舍   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章   時時念我故夫子
報書往邊地   君今出語一何鄙
身在禍難中   何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勿舉   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 死人骸骨相撐拄
結髮行事君   慊慊心意關
邊地苦賤妾   何能久自全

讓馬喝水,到那長城附近的泉眼,水是這樣的寒冷,以致於都傷痛到馬的骨頭裡了。(我)跑去告訴監修長城的官吏說:「(您)千萬不要為難我們這些來自太原的士兵哪!」他說:「官府的工程自有一定的期限,趕緊拿起杵,和著勞動的聲音幹活去吧!」我說:「男子漢大丈夫寧可在沙場上搏鬥而死,怎麼能夠滿懷鬱悶地修築長城呢?」長城哪長城,是那麼的連綿不絕,它連綿有三千里遠。邊城多的是健壯的少年,家中大多只剩下獨居的婦人。(我)寫信給在家的太太說:「(你)趕緊趁年輕方便嫁出去,不必留在家裡等了。你要好好侍奉新的公公婆婆,也要時時想念著我哪!」(太太)回信送往邊地說:「你現在怎麼說出這麼鄙陋的話來呢?」(我回信說):「我身處在禍難當中,為什麼要去拖累(為難)別人家的女兒呢?將來如果你生了男孩,千萬不要去養育他;如果生下女孩,就用肉乾珍貴地撫養他吧!你難道沒看見長城的下面,死人屍骨重重疊疊,相互撐拄,堆在一塊了嗎!」(太太回信說):「我自從長大成人嫁給你,就一直侍奉著你,心裏充滿著哀怨,時時牽掛著你。現在我明明知道邊地是那麼地艱苦,我又怎麼能自私地只圖謀自己的長久保全呢?」
(以上翻譯轉引自zgwww.com/guowen/yuwen/doc/083.doc)

以下有飲馬長城窟的賞析、簡評(奇摩知識也有轉引)
http://www.guoxue.com/art/ss000/hvsc001/ymcck014.htm

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占卜論卦條例

朱熹《易學啟蒙》
所歸納的有七條筮占法式:
一、一爻變:卦中若有一爻變動,就用「本卦」變爻的爻辭占斷吉凶。
二、二爻變:卦中若有二爻變動,就用「本卦」兩個變爻的爻辭占吉凶,但以居上的一氏為主
三、三爻變:卦中若有三爻變動,就用「本卦」及「之卦」的卦辭占斷吉凶,以本卦為主而以之卦為輔。
四、四爻變:卦中若有四爻變動,就用「之卦」的兩個不變爻的爻辭占斷吉凶,但以居下卦的一爻為主。
五、五爻變:卦中若有五爻變動,就用「之卦」的一個不變爻的爻辭占斷吉凶。
六、六爻變:卦中若有六爻皆變動,分種情況:如果筮得六爻皆為純老陽或純老陰,卦成《乾》、《坤》,則《乾》卦以「用九」文辭占斷,《坤》卦以「用六」文辭占斷;其他六爻皆變,就用「之卦」的卦辭占斷。

南懷瑾──動爻的斷法
一、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辭斷之。
二、一爻動的,以動爻之爻辭。
三、兩爻動的,則取陰爻之爻辭斷之,蓋以「陽主過去,陰主未來」故也。所動的兩爻同為陽爻或同為陰爻,則取上動之爻斷之。
四、三爻動者,以所動三爻的中間一爻之爻亂為斷。
五、四爻動者,以下靜之爻辭斷之。
六、五爻動者,則取靜爻的爻辭斷之。
七、六爻皆動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辭斷之。乾坤兩卦外,其餘各卦則以變卦的卦辭斷之。

王居恭的變卦法的尋址法:
一、六爻皆為不變爻,即「七」或「八」,以「本卦」卦辭占之。無需尋址。
二、六爻都是變爻,即「九」或「六」,稱為「全變」之卦。也無需尋址。又分三種情況。
1、 乾卦以「用九」爻辭占之。
2、 坤卦以「用六」爻辭占之。
3、除乾、坤卦二卦,其他六十二卦均以「之卦」卦辭占之。
三、有一爻變至五爻變之卦,需進行尋址運算。分兩種情況:
1、如果尋址數所指為變爻,即「九」或「六」,則由此變爻爻亂斷之。
2、如果尋址數所指為不變爻,則以「本卦」所含變爻之數決定。
其一、「本卦」有一變爻或二變爻,由「本卦」卦辭占之。
其二、「本卦」有三變爻,由「本卦」卦辭和「之卦」卦辭合占之。
其三、「本卦」有四變爻或五變爻,由之卦卦辭占之。






尋址運算列表如下:
狀態 尋址指向 占辭
六爻皆為不變爻 無需尋址 「本卦」卦辭
六爻皆為全變爻 無需尋址 乾,「用九」爻辭
坤,「用六」爻辭
其它卦,「之卦」卦辭
有一爻至五爻變 尋址數指向變爻 尋址數所指向的「本卦」爻辭
一爻變或二爻變 尋址數指向變爻 「本卦」卦辭
「本卦」、「之卦」,卦辭合占之
「之卦」卦辭

大紀元裡的--六十四卦雜記(漫談易占)

以下的連結是大紀元中的「六十四卦雜記--漫談易占」,可以參考

http://www.epochtimes.com/b5/nf3722.htm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古詩選「有所思」網路參考資料

以下文字轉引自http://hk.geocities.com/kkchau666/chi_lit/Lok_fu.htm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
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
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註解】
問遺(ㄨㄟˋ):贈與。
拉雜:折碎。
妃呼豨:象聲詞,表感嘆。
高:同皓,白之意。

【語譯】
有一位我日夜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邊。用什麼來送他呢?
送一枚雙珠玳瑁簪吧,在簪的兩端繫上晶瑩碧玉。
聽說你另結新歡,把送你的信物折碎扔進火裡焚燒。
用火來焚燒,再把燒完的灰燼隨風飛揚。從此以後,就不再想你。
把對你的思念從此割斷!當初與你幽會,驚得雞鳴狗吠,兄嫂一定知道,如今叫我怎麼說。
唉!窗外秋風颼颼,聽著求偶的雉雞鳴叫,我的心亂極了,但願東方即將升起的太陽能夠知道。


以下文字轉引自http://yanhoono1.cctrblog.net/archives/2005/475.html
《有所思》講疏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瑇瑁簪,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
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注疏:有,存現動詞,所思,所字結構,思念的人。乃,副詞,就。在,動詞。
試譯:有一位我所思念的人,就住在大海的南面。

何用問遺君,雙珠瑇瑁簪,用玉紹繚之。
注疏:用,《說文》可施行也。本義為助動詞。可以、適宜。如“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周易�謙)。女壯,勿用取女。(周易�垢)
用何,疑問代詞作介詞賓語,前置。
問遺,饋贈禮品。如《史記�侄都傳》: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
玳瑁,龜屬動物。簪, 古代束髮或插冠的頭飾。玳瑁簪,用龜甲製成的簪。紹繚,纏繞。
試譯:拿什麼來贈送給你呢?就用懸著兩顆珍珠的玳瑁髮簪。再用玉環把它纏繞起來。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注疏:拉雜,拉,掰斷,折斷。雜,碎,拉雜,折碎。今指沒有條理、紊亂。按:王力說有誤。拉颯,穢雜、淩亂。《宋書�五行志二》:太元初,京口謠曰:黃雌雞,莫作雄父啼,一旦去毛衣,衣被拉颯棲。
摧,折斷。當風,迎風。
試譯:聽說你已經變了心,我就把玉簪折斷砸碎來燒毀。折斷燒毀它,
迎風吹散它的灰。

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
注疏:複,再次。表動作行為的重複。相思,思你,相,偏指代詞。
試譯:從今以後不再想你。即使想你也是和你斷絕關係。

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注疏:當,一定。肯定副詞。
試譯:回想約會時,雞鳴狗也叫。兄嫂一定知道了這件事。
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注疏:妃呼豨:長歎聲。唉喲喲。肅肅,疊音詞。義同蕭瑟,風聲。晨風,鷂子一類的鳥類。颸,①疾風。唐代羅隱《蟋蟀詩》:頑颸斃芳,吹愁夕長。引申出‘疾速,迅速’義。②涼風。《說文》:涼風。清涼。元�許謙《莫過東津館》:清颸從東來,涼氣襲我面。須臾,疊韻連綿詞,片刻。高,同皓。光亮。
試譯:哎喲喲!秋風瑟瑟晨風涼,(或:秋風颯颯響,雉鳥疾速飛)東方一會兒亮起來,我就知道該怎麼辦?

淺析:本詩寫一女子精心為戀人製作信物,當聽說戀人變心後,怨恨交加,折斷搗碎信物,並隨風揚起灰燼。發誓要斷絕關係,可是到後來卻又心有不舍。對感情的執著、兄嫂的眼光都讓女主人公猶豫不絕。短段幾句詩便將女主人公從愛戀---憤懣---猶豫的複雜的心理變化勾勒出來。可謂一波三折。本文的另一藝術特色是圍繞一件信物,作足了文章,將女主人公從戀愛到失戀的強烈的心理反差刻畫的淋漓盡致。

集評:
上段怨怒極矣。‘雞鳴狗吠’以下緩語低聲,溫存綿昵,殆不可了,總是情至,大抵情語有極溫者,有極怒者,非兩心兩口兩時所出,(鐘惺《古詩歸》)
怨而怒矣。然怒之切正望之深,末段餘情無盡。(沈德潛《古詩源》)
四押‘之’字,搖曳多姿‘紹繚、拉雜、摧燒’字法。珠簪不足而紹以玉,情何殷也;摧燒不足而揚灰,絕何甚也,此皆樂府淋漓法。疊‘摧燒之’三字,有反復諮嗟意。重‘相思’二字,快而纏綿。(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一》)


以下文字引自http://www.singtaonet.com:82/culture/poetry/t20060126_129684.html

開頭五句寫其對遠方的情郎心懷真摯熱烈的相思愛戀:她所思念的情郎,遠在大海的南邊。相去萬里,用什麼信物贈與情郎,方能堅其心而表己意呢?問遺(w岢i),猶言贈與。她經過一番精心考究,終於選擇了“雙珠瑇瑁簪”。“瑇瑁簪”,即用玳瑁(一種似龜的動物)那花紋美觀的甲片精製而成的髮簪。“雙珠”,謂在髮簪兩端各懸一顆珍珠。這在當時可謂精美絕倫的佩飾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猶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裝飾起來,更見美觀(紹繚,纏繞之意)。單從她對禮品非同尋常的、不厭其煩的層層裝飾上,就可測出她那內心積澱的愛慕、相思的濃度和分量了。這幾句寫物寄情,以少總多,表達已言簡意豐,情調復纏綿悱惻。試看漢末繁欽《定情詩》中“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結恩情?佩玉綴羅纓。”“何以慰別離?耳後瑇瑁釵”等句,分明是受本篇啟發而化出,此亦正可發明本詩“何用”三句意蘊之妙處。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晴光艷斂的愛河上頓生驚濤駭浪,愛情的指針突然發生偏轉,“聞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寫出了這場風波及其嚴重後果:她聽說情郎已傾心他人,真如晴天霹靂!驟然間,愛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窩燃起了憤怒的烈火。她將那凝聚著一腔癡情的精美信物,憤然地始而折斷(拉雜),再而砸碎(摧),三而燒燬,摧毀燒掉仍不能泄其憤,消其怒,復又迎風揚掉其灰燼。“拉、摧、燒、揚”,一連串動作,如快刀斬亂麻,乾脆利落,何等憤激!“從今以後,勿復相思!”一刀兩斷,又何等決絕!非如此,不足以狀其“望之深,怨之切。”(陳祚明《採菽堂古詩選》評語)

  “相思與君絕”以下六句,寫其由激怒漸趨冷靜之後,欲斷不能的種種矛盾、徬徨的複雜心態。“相思”句較上文“勿復相思”之果斷決絕,口氣已似強弩之末。蓋“相思”乃長期的感情積澱,而“與君絕”,只一時憤激之念,二者本屬對立而難統一,故此句實乃出於矛盾心情的嘆惋,大有“剪不斷,理還亂”之意蘊。循此緒端,自然生出“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的回憶和憂慮。“雞鳴狗吠”“喻風聲布聞。”(《詩比興箋》)《易林•隨之既濟》:“當年早寡,孤與(宇)獨居;雞鳴狗吠,無敢問者。”即指鰥夫與寡婦夜間來往,驚雞動狗,已露風聲。此處亦謂女子憶昔與郎幽會往來,不免風吹草動,使兄嫂備悉隱情,而今若斷絕,居家將何以見人?對兄嫂又如何解釋?所謂“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隙穴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加上始亂終棄的嚴重後果,自然使她不無顧慮和動搖。何況那“雞鳴狗吠”中幽會的柔情蜜意時刻,仍然頑固地在牽動著她那舊日的縷縷情思,使她依依難捨呢!



東方即曉時,難捨難分,此情何堪!

  “妃呼豨”,正是她在瞻前顧後,心亂如麻的處境中情不自禁地發出的一聲歔欷長嘆。清人陳本禮《漢詩統箋》雲:“妃呼豨,人皆作聲詞讀,細觀上下語氣,有此一轉,便通身靈豁,豈可漫然作聲詞讀耶?”聞一多《樂府詩箋》亦云:“妃讀為悲,呼豨讀為歔欷。”訓釋至為允當。三字悲嘆,在感情、語氣上承上啟下,直貫結尾二句意脈。“肅肅”,形容風聲淒緊;“晨風”,即晨風鳥。《詩•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晨風鳥即雉,朝鳴以求偶。“飔”,聞一多訓為乃“思”字之訛,言晨風鳥慕類而悲鳴。“高”,音、義皆同“皓”,指東方發白,天將欲曉。二句寫女子在悲嘆中但聞秋風陣陣淒緊,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鳴不時傳來,使她更加感物共鳴,相思彌甚,猶豫不決。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須臾東方皓白,定會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陳本禮雲:“言我不忍與君絕決之心,固有如曒日也。謂予不信,少待須臾,俟東方高則知之矣。”(《漢詩統箋》)如此,則“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潔,感情熱烈持恒之義。不過,這層隱喻之底奧,在字面上卻是含而不露、引而不發的,讀者似乎亦拭目以待其下文。故莊述祖、聞一多皆以為《上邪》即本篇下文,應合為一篇。余冠英亦認為“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此說確實發人深省。

  此詩的結構,以“雙珠瑇瑁簪”這一愛情信物為線索,通過“贈”與“毀”及毀後三個階段,來表現主人公的愛與恨,決絕與不忍的感情波折,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中間又以“摧燒之”、“相思與君絕”兩個頂真句,作為愛憎感情遞增與遞減的關紐;再以“妃呼豨”的長嘆,來聯綴貫通昔與今、疑與斷的意脈,從而構成了描寫女子熱戀、失戀、眷戀的心理三部曲。層次清晰而又錯綜,感情跌宕而有韻致。其次,這首詩通過典型的行動細節描寫(選贈禮物的精心裝飾,摧毀禮物的連貫動作)和景物的比興烘托(“雞鳴狗吠”及末尾二句)來刻畫人物的細微心曲,也是相當成功的。


以下文字轉引自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501395

《鼓吹曲辭。鐃歌。有所思》講義
本文由 笨蛋阿Q 在 2007-4-21 18:50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我思念的愛人啊!他在那遙遠的大海南。
。「大海」象徵愛情障礙。相愛之人兩地阻隔,即《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
涯。」的意思,故詩人想念他。
# 何用問遺君?
。我要送什麼東西喲,好讓他知曉我對他底情意呀?
。心中有愛,故欲贈物示情,永以為好。《詩經。鄘。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詩經》〈衛。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非為報也,永以為好也。」
。《古詩》「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 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送他一支前端有兩顆珍珠的玳瑁髮簪吧!我再深情地用軟玉細細纏繞它。
。「雙珠玳瑁簪」是何等珍貴美好之物,現在不惜將此珍貴之物送給遠方的他,可見她愛他至深,且再特地用玉細心纏
繞,是真柔情似水,用心良苦矣!
。「簪」喻男子,「玉」則喻女子自己。玉纏繞簪,意思是告訴男子,她對他的愛是纏綿不渝,固結難解的,如《古
詩》:「女蘿自微薄,寄托長松表。何惜負霜死,貴得相纏繞。」
#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意綿綿情孜孜,卻突然晴天出霹靂,聽聞說他變心了,我登時傷心悲憤,馬上抓起簪子,狠狠鉸斷!用力扯碎!燒成灰燼!
。「拉雜摧燒之」的動作是猛又狠,前一刻溫柔如綿羊,下一刻卻馬上翻臉變咆哮老虎矣。
。女人底心敏感脆弱,一旦愛上男子,爾後若稍有風吹草動,她就會跟你沒完沒了,什麼激烈的事都做得出。這兩句將
女子底心裡微妙變化,很傳神地呈現出來,因她深愛他,愛之深故恨也深,所以才會做出這種激憤剛烈的反應。
#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摧毀、燒成灰燼,再迎風灑向空中,一切的愛恨情仇,就讓它消散得乾乾淨淨吧。
。「摧燒之」,頂真重複句,顯得迫促有力,加倍寫出女子當時忿恨的心情。
。拉雜之不能洩忿,故再摧燒之,摧燒之亦不能洩忿,故再迎風揚其灰,讓它消失得一乾二淨,這樣或許才能徹底宣洩
心頭怨恨吧。
#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從今以後,不復相思,「相思」兩字從此與君斷絕!
。羅根澤:「此首為戀歌,賭咒發誓,斬釘截鐵,誓言勿復相思,正見其相思之深。純將一時迸裂的情感抒為文章,此
種奇作,古今中外皆不多見。」
# 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追想當初與他偷情幽會,兩人笨手笨腳,惹得雞鳴狗吠,諒必兄嫂也心知肚明啊。
。誓言不想他,卻偏偏忍不住要想起往日情愛,可見前一刻的賭咒是氣話,當不得真也。
。雞鳴是清晨,狗吠是黃昏,男女幽會聚散之時也。元稹《鶯鶯傳》「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於曩所謂西廂者,幾
一月矣。」
# 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哈呼嘿兮!秋風蕭蕭,晨風疾飛。東方太陽,須臾將出。
。「妃呼豨」是樂之聲辭,歌謠裡的襯字,只在求諧聲和韻之美,無義。「晨風」是鳥名,鸇也,似鷂子,性凶猛,行
動迅捷。「颸」是疾飛。
。以「秋風肅肅」況女子心情蕭瑟淒涼,以晨風疾飛入林間有歸宿,反襯她孤單無可寄託。
。《詩經。秦。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李陵《別詩》「晨風鳴北林,熠熠東南飛。願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幃。」
。枚乘《雜詩》「晨風懷苦心,蟋蟀傷侷促。」
。曹丕《清河作》「願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