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引自(http://www.kaoshi.ws/html/2006/0821/560323.html)
本篇是《歸園田居》五首中的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詩人重歸田園時的新鮮感受和由衷喜悅。在詩人的筆下,田園是與濁流縱橫的官場相對立的理想洞天,尋常的農家景象無不是現出迷人的詩情書意。詩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繪田園風光的同時,也巧妙地在其間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如果說那灑遍濃蔭的庭院就像是詩人 “ 複得返自然 ” 之後的恬靜心境,那麼在材落上空緩緩彌漫的炊煙就像是詩人對故鄉田園的依戀之情。甚至那幾聲最普通不過的雞鳴狗吠也以其特有的鄉土氣息傳達著詩人對淳樸、寧靜的生活理想的追求。以田園之景寫胸中之意,是此詩的顯著特色。
這首詩顯現的畫面很有層次。近處,宅院、林木,親切可即;遠處量村落、炊煙,給人以悠長的遐思。一近一遠,使畫面具有縱深感。
詩歌的語言就象那茅舍一樣質樸無華;其間的意趣就象那縷炊煙一般高速。詩人以敘家常的筆調吐露胸襟,整首詩宛如一條涓涓溪流,以其從容不迫的流動,將作者帶入一個 “ 豪華落盡見真淳 ” 的藝術境界。詩人採用了一種與樸實淳厚的田園生活本身完全諧調的藝術形式,從而使詩歌具有自然真摯之美。而這正是陶詩獨具的魅力。
1)導入:
初中學過《桃花源記》,誰能說說桃花源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景色怡人。 人人勞動,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與世隔絕,幸福快樂。 熱情好客,淳樸。 )
我們知道這樣美好的桃花源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陶淵明為什麼要創造這個理想國呢?
(當時社會黑暗,政局動盪,陶淵明想以這個幸福的世外桃源來寄託自己的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政局混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渴望有一個安定的生存環境,桃花源正是這樣理想的居所。 )
中國文人受儒、道、釋的影響巨大。東晉時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原,所以陶淵明受到儒家與道家的影響。根據桃花源的內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思想中的道家的影子:無君、無壓迫、人人平等和平相處。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後人稱之為“靖節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願在紛亂黑暗的現實裡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後,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後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西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一首。
另外補充一點,二十九歲到四十三歲時官時隱生涯使陶淵明更清晰地認識了官場的黑暗,對現實的失望使他更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才是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有在自然中人才可以發現自己的純樸天性,即“真”。莊子說“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易也。”“真”的屬性不是外界施加的,也非外物可改變。當人們處於心靈自由、神定氣閒時反照自己的內心就可以發現這種質樸無偽,這時人安定了,可以靜心觀照,人與自然就和諧地化為一體,達到物即我,我即物的“無我”之境界。
2)解題
A. 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資訊。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資訊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B. 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資訊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資訊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C. 討論、明確: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3)學生朗讀課文並討論,尋找相關資訊,回答上述問題
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明確:官場生活( “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我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我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實應為“十三年”用誇大了的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為何歸來?
明確:
A、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養家糊口 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韻”指人們的氣質性情的素養。“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適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繁縟禮節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追問:據我所知,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明確:1、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2、徹底悔悟3、也許是一種托詞.
追問:所以“性本愛丘山”也許是陶淵明“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呢?請同學們繼續尋找文中資訊.(提示:點題句是哪一句?)
明確:
B、守拙歸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麼?(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很難往上爬(即使是現在,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結合陶辭官原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結: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麼顯得那麼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農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農村(文明的異化)}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麼幽雅美麗!這裡襯托出了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這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嫋嫋,一切是安詳的、
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裡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餘閒/久/複(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最後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沖出羅網,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也是對已經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小結:《歸園田居》
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片語來概括叫做“返樸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污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4)請同學們說出本詩的藝術特點:
A. 首尾呼應;
B. 語言樸素,平中見奇,淡中有味
5)詩歌的思路整理,指導背誦:
第一節 從“性格”說起
第二節 從“羈鳥、池魚”起興?
田園風光
一個面——開荒南野際……
兩條直線---方宅、草屋
前後的點--——揄柳、桃李
看----煙
聽——狗吠雞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